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重拳打击金融“黑产”

来源: 中国经济网  2021-11-03 10:36:45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  于 泳

      今年以来,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、金融机构密切配合,在上海、广东等地破获多起涉及多省份的信用卡反催收、“羊毛党”套取银行积分、“代理退保”诈骗等金融“黑产”案件。

      从公布的案件细节来看,这些金融“黑产”往往具有以下特征:首先是高度专业化、链条化、体系化,一些“反催收联盟”内部分工明确,甚至形成了专门的话术技巧在电商平台公开售卖。其次是技术手段迭代迅速,新骗术层出不穷,部分平台伪装成“科技公司”“金融公司”一边劝消费者退保,一边售卖非标金融产品,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受到二次伤害。再次是既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,又抓住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心理攫取利益。有的“羊毛党”小额多次套取银行积分,再兑换成其他权益出售。一旦遇到风控措施,这些人又会通过反复投诉,迫使银行为降低投诉率息事宁人。

      花样翻新的金融“黑产”行径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,危害消费者权益,必须重拳打击。随着监管政策越来越精细,公安部门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金融“黑产”的蔓延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。但要从源头上打击“黑产”,还需多方合力,再出重拳。

     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,需要与公安、工业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。金融“黑产”涉足的领域,不少是多部门业务的交叉地带。例如,上海破获的“代理退保”骗局中涉及保险公司、社会无业人员、普通消费者等多个环节,只靠监管部门很难挖出完整的“黑产”产业链。唯有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,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,才能形成打击“黑产”的一盘棋。

      从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来说,需要不断增强专业水平,提升技术能力,用科技手段识别金融“黑产”新花样。近年来,金融机构愈发重视提升金融科技水平,改善客户体验。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在大数据识别异常交易、大额消费实时监控、保险缴费定期回访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。未来,还可以通过数据共享、征信预警、高风险客户识别等手段,用科技力量给金融服务再加一把安全锁,不给金融“黑产”可乘之机。

      对于消费者而言,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,不要相信“天上掉馅饼”。例如,信用卡消费、小额信贷等出现逾期、征信异常等情况发生时,要及时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沟通解决,不要轻信陌生机构推荐“反催收逃债”“改征信记录”“信用卡代偿”套路。另一方面在签订保险、理财、信托等金融产品的购买协议时要擦亮眼睛,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。一旦遇到其他机构推荐的“免费代理退保”“高收益代客理财”等业务要多留个心眼。金融产品千人千面,只有适合自己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才是最好的。

      “黑产”总是见不得光的,面对越来越严格的金融监管,越来越丰富的科技手段,越来越专业的消费者,只要各方目标一致、形成合力,不怕魔高一尺,自有道高一丈。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金融监管重拳剑指理财保险 6家机构被罚3250万

      2024年06月29日09时06分
    •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 召开第一次全体(扩大)会议

      2024年09月04日08时33分
    • 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|①

      2021年05月18日09时08分
    • 欧盟拟设立反洗钱机构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

      2021年07月21日10时15分
    • 金融监管对这些银行的违规行为采取了精准打击

      2025年07月11日09时19分
    • 银保监会:支持打破股东有限责任 打击掏空金融机构行为

      2022年11月29日08时46分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